习近平提出,不断增强发展动能,充分释放香港社会蕴藏的巨大创造力和发展活力。
向海发展,气象万千。北部湾经济区规划建设管理办公室常务副主任黄武海说。

集装箱年吞吐量增长到601万标箱,增速保持两位数增长。我们努力构建面向东盟的国际信息通信枢纽和算力中心,推动数字互联互通,打造数字丝绸之路。目前,西部陆海新通道海铁联运班列线路覆盖的省份,已由2017年的4个扩大到14个,班列年开行量从178列增长到6117列,年均增长142%。重庆、贵州等西南省份通过广西沿海沿边口岸,也实现了与东盟互通,并通过中欧班列北接中亚、欧洲地区,形成一带一路完整环线。视频制作:赵鹏、安博文。
如今,北部湾港集装箱班轮航线数量增至67条。中国东盟信息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鲁东亮介绍,当年9月,中国东盟商贸通数字化平台启动建设,目前已覆盖崇左、东兴、百色三个地市13个互市点、16家口岸服务中心、9家结算银行以及两家第三方支付公司,交易额超1000亿元。新华社记者 曹梦瑶 摄这几年,我们住新房、坐汽车、用上智能手机,日子越来越红火,我织的独龙毯每年都能卖几千元。
在腾冲市三家村中寨司莫拉佤族村,习近平总书记了解乡村振兴和建设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情况后指出,乡亲们脱贫只是迈向幸福生活的第一步,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游客在云南省腾冲市和顺古镇内参观游览(5月27日摄)。视频记者:刘思远 王安浩维 孙敏 周磊 何春好。新华社昆明6月20日电题:彩云之南描绘新画卷沿着总书记的足迹之云南篇新华社记者李银、吉哲鹏、林碧锋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考察云南,指引云南在建设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上不断取得新进展。
这是云南大理洱海及周边村落景观(无人机照片,5月26日摄)。和顺镇党委书记普亚增说。

2015年1月,在云南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要求云南要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并明确云南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的新定位。目前云南已有11个市(州)创建成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州),33个县(市、区)创建成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市、区),51个单位创建成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复兴号列车通过中老铁路元江特大桥(6月1日摄)。新华社记者 江文耀 摄用高质量发展开创新局面云南地处西南边陲,具有连接南亚东南亚的独特区位优势。
这是云南省腾冲市和顺古镇艾思奇纪念馆内的艾思奇塑像(5月27日摄)。十三五期间,大理州累计投入329.8亿元治理洱海,拆除环湖1806户生态搬迁户的房屋,腾退近岸土地1029亩。新华社记者 胡超 摄2020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考察时强调:要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各族人民。以临沧为主要节点城市的中缅印度洋海公铁联运物流大通道取得关键性进展,实现集装箱运输零的突破。
这是云南省腾冲市和顺古镇的和顺图书馆(3月31日摄)。牢记总书记嘱托,云南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努力闯出一条跨越式发展的路子。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复兴号列车通过中老铁路南溪河特大桥(无人机照片,6月2日摄)。
遵循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云南实施脱贫人口持续增收三年行动计划,让脱贫群众生活更上一层楼。中老铁路通车让山不再高、路不再长。新华社记者 江文耀 摄2018年底,独龙族实现整族脱贫。新华社记者 陈欣波 摄重任在肩,云南铁腕治湖。2020年11月,云南11个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全部告别绝对贫困,实现整族脱贫。新华社记者 胡超 摄九大高原湖泊实现从一湖之治向流域之治转变,2021年水质实现稳中向好。
新华社记者 陈欣波 摄2020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前往腾冲市和顺古镇考察调研。以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为引领,推出贸易、电商等八个跨境创新举措,自贸试验区2021年新设注册企业近2万户,同比增长7.8%。
2015年1月、2020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两次到云南考察,先后对云南提出努力成为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努力在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上不断取得新进展的希望,并强调,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用新发展理念破除老观念,用高质量发展开创新局面。牢记总书记嘱托,云南各族儿女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奋力闯出一条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之路。
走进独龙江乡,以前的茅草屋变成了灰顶黄墙的独龙族民居,水泥路面干净整洁。十三五时期,云南经济总量实现历史性突破。
以大开放促进大发展。中老铁路新年首趟国际货物列车(前)从昆明开往老挝万象(无人机照片,1月1日摄)。这是在云南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拍摄的滇金丝猴(3月13日摄)。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各族人民习近平总书记对云南民族地区发展和少数民族群众生活十分关心。
列车司机驾驶复兴号列车行驶在中老铁路上(6月1日摄)。2015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考察时,对云南提出努力成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的希望,并指出,全面实现小康,一个民族都不能少。
由于历史、自然环境等方面的原因,贫穷曾与云南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形影相随。云南省腾冲市清水乡三家村中寨司莫拉佤族村村民在广场上休息(2020年5月15日摄)。
2020年、2021年,洱海连续两年实现水质评价为优。新华社记者 胡超 摄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云南是动物王国植物王国物种基因库,是我国重要的生物多样性宝库和西南生态安全屏障。
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洱海边,仔细察看生态保护湿地,听取洱海保护情况介绍,强调一定要把洱海保护好,让苍山不墨千秋画,洱海无弦万古琴的自然美景永驻人间。牢记总书记嘱托,脱贫攻坚战全面打响后,云南因地制宜、因族施策,精准帮扶、创新模式。统计显示,从去年12月开通到今年6月2日,中老铁路运营满半年来,累计发送旅客327万人次、货物403万吨,客货运输量质齐升,国际黄金物流大通道作用日益显现。新华社记者 江文耀 摄中老铁路是中国、老挝两国互利合作的旗舰项目。
民族团结进步描绘出云岭大地靓丽风景。打出绿色能源、绿色食品、健康生活目的地三张牌,其中绿色能源已成为云南第一大支柱产业,2021年全省绿色能源装机突破9500万千瓦。
他沿着古镇小巷步行,与游客亲切交谈。乡村振兴离不开优秀乡村文化的繁荣兴盛,我们通过和顺图书馆、艾思奇纪念馆等,传承乡村文脉,让群众在精神上有归属感。
搭建全方位、立体化开放平台体系。在云南省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独龙江乡迪政当村,独龙族老人李文仕(左)和女儿在编织独龙毯(5月10日摄)。